发布日期: 2024-06-27 07:45:55 来源:新产品展示
8月10日上午,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的华熙生物科学技术产业园西林瓶产品生产线上,经过洗瓶、装罐、压塞、灯检、贴标等生产工序,产品被送至仓库……企业通过引进整体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万瓶左右。
随着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逐渐释放,海南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着力加强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特色优势不断凸显,海南已成为全国医药产业制度集成创新高地,吸引各地药企纷纷前来布局。
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庆祝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按照以往流程,全世界创新药进入国内要进行多轮严格的临床研究等工作,至少需要3年。
但借助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政策优势,先声药业的创新药科赛拉在这一过程仅耗时1年5个月,体现了“乐城速度”。
“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则进一步发挥了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推动创新药发展进入“快车道”。
今年1月,科赛拉地产化申请获受理,预计明年一季度获批后在海南投产,实现对全球的商业化供货,大幅度提高药品可及性。“这是一款化疗时用于骨髓保护的药物,相当于为骨髓造血干细胞穿上一层‘防弹衣’,让化疗减毒增效。”余庆祝说。
据介绍,“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是一项将产业基础与政策优势充分融合的制度创新。在省药监局的全力支持与牵头组织下,省药监局、乐城先行区管理局、海口高新区管委会建立三方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政策联动、功能互补、优势叠加,形成“前区后厂”发展新格局。
对于企业来说,“前区后厂”联动模式很好地打通了先进医疗药械从研发生产到使用的路径,同时减少制造成本,使其可以更快惠及广大群众,也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这瓶转染试剂是专门为抗体药物的高效筛选、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以及生物药和疫苗生产提供的GMP规格产品。”华熙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可说道。
基因和细胞医疗板块是华熙生物重要的全新战略布局。去年,华熙生物与日本乐敦、BMS企业合作,引进细胞培养基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和生产,解决细胞培养基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带动国内再生医学发展。“我们将在今年年底通过产业投资合作,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转染试剂生产线国产化并落地华熙生物科学技术产业园。”丁可说。
海南日报记者发现,海南大学组织药学院整体搬迁到海口新药谷,将学科建在园区里,专业设在产业链上,实现了产学研结合,为生物医药产业充实人才力量。
今年6月,针对海南医药产业缺乏研究平台的难点问题,海大药学院获批省发改委新药研发与评价平台,建立创新药物完整的研发链条,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于一体的高端创新药物研发平台,既促进海南大学药学学科水平提升,也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研发力度。
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海口高新区已引进海南大学药学院、海南医学院等科研机构,构建“产学研”链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引进四川药品检验研究创新服务工作站,在医药企业检验检测、产品研制、标准制修订、技术培养和训练等方面优先为海口高新区公司可以提供支持。
从创新药科赛拉上市,到创新药先诺欣获批上市,半年多的时间内,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一口气新增2款获批在中国上市的创新药。
“政务服务针对性越来越强、措施越来越丰富、机制越来越完善。”在余庆祝看来,得益于企业秘书制度、药械优先评审服务、真实世界研究试点等一系列海南助企动作,该公司才得以在新药审批上市、产能建设等方面持续跑出“加速度”。
丁可同样感受到,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活力与海南一直在优化的营商环境,正在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
2020年12月,由华熙生物投资建设的华熙生物科学技术产业园正式落户海口。在各级政府和园区的帮助下,仅用了一年半时间,产业园一期正式封顶,今年4月11日,产业园正式开园。
“在产业园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海南省、海口市以及高新区为咱们提供了政策、资源要素、税收、人才、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吸引着我们进一步加快在海南的投资与发展。”丁可说。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海口医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形成医药产业集群优势,2021年10月,海口国家高新区和海南省药监局共同创建海南首个“药械创新服务站”,并向企业派驻“专业秘书”,逐步提升服务的便利化专业化水平,“站点+秘书”的制度,帮助众多公司实现高效落地、众多产品实现高速注册上市。
作为海南生物医药产业主阵地,海口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的行业地位也在持续提升,规模在全国386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升至第30位。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海口国家高新区将牵头培育“海口药谷”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助力打造海南自贸港千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