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1-18 16:23:51 来源:HPLC法检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小一瓶试剂,看似不起眼,却是科学研究的基石,甚至桎梏着人类文明程度。在国家全力支持下,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国内科研试剂市场站在爆发前夜。
科技、创新、国产替代、卡脖子、高精尖……这几年着实深深刻在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心上。
最直观的表现,国产剧里的霸总,职业不再是传统精英出身的律师、医生、金融人,而是纷纷扎进科研队伍。搞研究才是当下时髦,才是真高端大气上档次。
《欢乐颂3》中江疏影扮演的叶蓁蓁自称准科学家,最强炫富是在经费不足时,自掏腰包买下实验所需试剂。
小到一个培养基,大到一个试剂,卡住的不仅是硕博毕业论文,或者一个实验室升职加薪拿奖的机会,还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一般来说,科研试剂指在科学研究和分析检验测试过程中用到的化学和生物试剂,是科研领域的“弹药库”,尤其是基础科研领域。
在社交平台上,身份认证为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硕士的网友略带夸张地描述了当下生物试剂行情,“买房不如买试剂”!
从其透露的消息,大部分厂家涨价在2%,更不可思议的是涨价20%-50%的存在,而且不止是今年涨,几乎是年年涨价,年年发“调价函”。
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同济医学院副院长鲁友明曾指出,高校院所大多通过全国近500家不同大小的试剂代理公司采购,采购时间周期过长,一般超过30天。
鉴于代理公司的性质,一般进口试剂价格比国外制造商出口价格平均上涨至少一倍以上,比如在美国售价280美元的抗体,在国内购买至少需要5000元人民币。
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新冠疫情,导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供应链断裂,如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牛血清,国内普遍的使用的是南美胎牛血清。
然而,受疫情影响,南美大量畜牧场、屠宰场停工停产,血源供应急剧减少,导致血清原料短缺,进而价格上调。
国内试剂公司起步晚,成立时间大多在2005年以后,而欧美起步早,均在20世纪之前诞生了一批国际巨头。
例如,德国默克成立于1668年、赛默飞成立于1956年、丹纳赫成立于1984年、西格玛成立于1935年,艾万拓成立于1904年等。
德国默克虽然以制药巨头身份示人,但收购了全球最大试剂厂商西格玛;赛默飞更垂直,经过上百次并购完善产业链,形成生命科学、实验室产品和服务、专业诊断、分析仪器四大业务板块。
这也意味着,2005年之前,国内科研人员做研究,只能完全依赖进口试剂,渠道要么自己海淘,要么找代理商。
2007年,生物在线网站曾披露,国内一些代理商向各大科研机构出售所谓“美国ADL公司的ELISA试剂盒”,然而,此公司并不存在,它是国内商家杜撰的一家“美国公司”,然后将国产试剂盒套上国外身份进行销售。
2009年5月,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之一的《科学》杂志,报道了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特聘研究员席建忠买到假细胞培养基的经历。
2017年,《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家与假冒试剂的秘密战争》一文,深度剖析了中国假冒试剂黑色产业链,包括以40元一瓶的价格从实验室清洁工手中回收用过的进口试验瓶,打印店公然批量制作假标签……
国内的科学网联合《科学新闻》杂志就关于科研试剂耗材造假现象发起问卷调查,近500份问卷中,有43%的人曾使用假冒伪劣试剂耗材,比例几乎达到一半。
“不怕早起抢仪器,不怕熬夜秃头写报告,最怕辛辛苦苦做了几个月实验,结果买的试剂是假货,那真是欲哭无泪”。
“买了不同批次共8瓶胎牛血清,培养时间花了不少,培养效果却变幻莫测。钻研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只有一个批次是真货,其他的都是假货。”
据湘声报报道,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医学院副院长何建军表示,“一些合资公司生产的试剂价格实惠公道、质量好,也能满足部分科研的要求。但像定点突变、CHIP等试剂,国产试剂很难替代,特别是一些表达分度比较低的蛋白进口质量更好。”
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许光明认为,“做生物实验的进口试剂盒价格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相对于国产试剂盒而言更贵一些,但是质量好、有保障。”
国内试剂市场混乱,科研试剂造假事件层出不穷,透支了国产试剂信誉,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研究顺顺利利地进行,优选国外品牌的试剂。
根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R&D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经费投入力度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位;经费与GDP之比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2021年,我国科研工作者仅发在英文刊上的论文就有68万篇;截至当年9月,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42920篇,占世界份额为24.8%,数量比2020年增加了15.5%,世界上的排名第2位,仅次于美国。
医学遗传学专家张灼华表示,在科学研究中,我国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队伍,但在科学装置、仪器、试剂和消耗品研制方面还比较落后,大部分需要进口。
“生命科学、医学领域研究所用的试剂和消耗品,我国每年的使用量价值约为50亿美元,其中90%依赖进口。”
想象一下,如果这些试剂突然被禁止向中国进口,所有研究几乎立即被中断,打击面积之广很难来想象,造成的后果之严重程度不比芯片低多少。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举例子,“我们去医院可能会做一些生化化验,其中核心的酶,即便国产的试剂盒,核心的酶可能依旧是进口的,如果这个一断供,到医院连基本的检测都做不了。”
与此同时,很多人都忽视了, 试剂作为科学服务处于生命科学上业,属于长坡厚雪赛道。
股神巴菲特曾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事情是发现长长的山坡和厚厚的湿雪。”
所谓“长长的山坡”,指的是一个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尚且遥远。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日新月异,进展神速,尤其是2015年医改后,迎来一股创新浪潮,2018年“本土新药元年”,中国药审中心完成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评价数量,从2014年的494项增长到2019年的983项。
生命科学作为医药产业的核心基础,近年来也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2020年生命科学研究投入高达978亿元,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8.8%,接近全球年复合增速的三倍。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加速了体外诊断的发展,带动试剂需求激增。检验测试行业作为生命科学上业的核心下游产业之一,国内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50亿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的1075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速达到 24.3%。
根据第三方医学检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金域医学的年报,试剂成本占总成本的50%左右,即占营收的30%,据招商银行研究院测算,按此占比,2020年仅第三方医学检测行业带来的上游试剂空间就有78亿左右。
此外,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心脑血管、肿瘤等体外检测需求增大,也将持续推动试剂需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中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98亿人民币,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4%。
再来看“厚厚的湿雪”,则指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够强,以A股试剂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来看,2017-2021年,试剂企业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53.78%,足以证明这个赛道有利可图。
国际巨头赛默飞,全球收入中约51%来源试剂和耗材,而赛默飞中国2020年收入约196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仅靠试剂和耗材的收入就赚走中国人100亿元。
以行业巨头赛默飞世尔、丹纳赫为代表的国际巨头,两者股价自1980年以来分别上涨了2000倍和上百倍,超级长牛公司。
无论是出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基于市场的资本角逐,试剂的国产替代,刻不容缓!
虽然科研试剂起步晚,但也并非毫无机会,参考汽车行业,上百年的差距,驶向新能源赛道,却实现了弯道超车。
任何一个产业想要振兴,必然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从十三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将推动科研试剂的发展一步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十三五”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规划》中提出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实验动物、科研试剂等保障研究开发的科研条件建设;加强国产科研用试剂研发、应用与示范,研发一批填补国际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用试剂,不断满足我国科学技术探讨研究和高端检验测试领域的需求。
《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施研发”重点专项,围绕科学仪器、科研试剂、实验动物和科学数据等四个方向进行布局,拟支持39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5.39亿元。
由于科研试剂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特征,且市场被欧美巨头垄断,符合国家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步调。
2019年,泰坦科技闯关科创板失败,506页上会稿被质疑没有一丝科创属性,虽然上市折戟,但却为科研试剂的敲开了长期资金市场大门。
从2020年开始,国内一大批试剂公司扎堆上市,其中,义翘神州首日开盘即大涨104.80%,达到599.90元每股,号称当年“大肉签”。
义翘神州被称为“重组蛋白一哥”,2019年拿下了国内该领域4.9%份额,率先打破了外资品牌绝对垄断局面。
目前,义翘神州生产和销售的现货产品品种类型超过4.7万种,其中蛋白试剂产品数目超过6000种,包括超过3800种人源细胞表达重组蛋白产品,抗体试剂产品数目约13000种,另有现货基因产品近28000种,并能独立生产用于培养HEK-293、昆虫细胞等的多种培养基。
上市经历了一番波折的泰坦科技,2007年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宿舍成立,立志成为中国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大部分医药企业创新50强企业均为其客户,已经覆盖了全部985、211工科高校。
泰坦科技商业模式为提供“代理+自主”一站式科研服务,销售模式为直销,代理赛默飞、陶氏化学等国外厂商产品,业务营收占比近50%;
自主高端试剂业务营收占比28%,拥有6个自主品牌,采取OEM生产模式,其中自主品牌Adamas拥有3万多个品种,营收占比由2017年的7.61%增至2020年的10.27%,市占率约0.36%。
阿拉丁走的是自主品牌模式,专注自主高端产品研制,旗下拥有科研试剂品种超过3.3万种,后备品种8万种,能够说是国内科研试剂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商之一,在部分品类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丁打造了自身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月,华南仓、西南仓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实现全国四大仓库(华东仓、华南仓、华北仓、西南仓)同步发货,全国大部分省份订货“当日达”。
上个月底,阿拉丁收到了87家机构单位调研,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透露,新投入运营的张江生物实验室每年预计开发1000种产品左右,预期3年能够达到约3000个产品,贡献业务收入近亿元。
虽然部分试剂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但国产企业所销售产品大多分布在在中低端试剂品种和以代理品种为主。根据《国内实验试剂供应链现状、问题与对策》估计,国产试剂销售规模所占比例约为10%。
首先是数量,根据阿拉丁招股说明书,德国默克能提供30多万种试剂产品,而国内试剂市场流通品种约10万种,且自主生产能力有限。
其次是文献引用数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诺唯赞、义翘神州的文献引用分别为5410和2160,虽然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646%和204%,但与国际苦头西格玛、赛默飞60000的引用量相比,差距明显。
从研发投入来看,赛默飞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14亿美元,占全年销售额的3.6%;阿拉丁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2265.88万元,同比增长44.48%,占营收比重8%;泰坦科学技术研发投入金额达到8407.80万元,同比增长71.40%,占营收比重4%。
此外,国外巨头由于起跑早,已形成了成熟的工艺技术,产品批次间稳定性优秀,打下了良好口碑,这些需要业内共同发力,重塑国产品牌声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小一瓶试剂,看似不起眼,却是科学研究的基石,甚至桎梏着人类文明程度。
【1】《生物医药之生命科学上游篇: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紧抓国产替代新机遇》,招商银行研究院
上一篇:瑞博奥冲击创业板:毛利率逐年下滑海外巨头占据主导地位
下一篇:采撷精华 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