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盒
开云手机app-试剂盒

别做化学发光了钱会打水漂!

发布日期: 2024-02-18 05:35:01 来源:开云手机app-试剂盒



  普通人家的孩子,没钱没权没并背景,上升的路径是极少的。只能选好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去深入钻研,树立自己在行业的品牌,和合作伙伴建立信任,了解行业里业务运作方式,找到符合自己的成功(facai)路径。

  最近星哥和好几家IVD公司的老板聊天,不免都聊起新冠以后,应该做什么产品。

  有意思的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化学发光平台和免疫荧光平台,虽然星哥每次都推荐他们在免疫荧光平台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但是很明显他们对化学发光平台更感兴趣。

  其中一位的老板的原话是,化学发光平台的灵敏度,特异性,还有后续项目的拓展性,确实是比免疫荧光平台更好。言下之意是从技术平台本身,化学发光这样的平台更优,免疫荧光平台不太容易做好。

  星哥反问,那为什么深圳瑞莱的免疫荧光产品能做好,瑞莱的案例告诉业内人士,免疫荧光平台是可完全做好的,大部分厂家做不好是他们水平不行。

  技术更先进(理论上),市场大,单机产出高,在单个技术平台可以叠加上百个项目,粘性更好,所以所有的IVD企业都不约而同把目光放在化学发光平台上。

  去年1月份,一家药企的IVD事业部的总监来深圳找星哥吃饭聊天,这位朋友之前在国内Top3的分子诊断企业工作多年,经验比较丰富。当时他所在的药企一年营收几十亿,在集采的压力下,也在转型和找新的方向,2021年把这位朋友挖了过去,负责IVD产品线的整体规划和运营。

  总监有点惊讶,不会吧,我们老板是非常谨慎的,并且要说服他需要用数字和逻辑,这是我们多次内部讨论的结果。

  星哥说,外行人想切入IVD行业,一定会被磁微粒化学发光国内300亿的市场所深深吸引,简单的逻辑是300亿市场,我只要拿下10%,就是30亿,这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国外的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雅培怎么想,国内的新产业,安图,迈克,迈瑞,亚辉龙怎么想?

  另外,你过往的工作经验都在分子诊断行业,那才是你熟悉并且能把握的方向,而且分子诊断的未来空间更大。

  你猜这家药企会毅然砍掉小型化学发光项目吗?当然不会,要砍掉也是三年之后,发现竞争极为激烈,产品出来优势不明显。

  混迹产业、自媒体和投资行业,拜访了不少公司老板,我真的很佩服创业者这个群体。从行业大势到灯油火蜡、鸡毛蒜皮、工商水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创业者每天都在不断处理问题的路上,经过这种种磨砺,创业者们个个都是人精。创业者面对的局势的复杂程度,和要解决的问题的数量,是普通员工没法比的。

  所以他们非常相信“人定胜天”,“大力出奇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中很多人也取得了成功。

  但是上千家IVD生产企业,在化学发光这个最肥的领域,真正站稳脚跟的企业只有迈瑞,新产业,安图,亚辉龙,迈克。

  让这些枭雄唯一能放弃的只有投了几千万,然后认亏出局。比如某知名生化上市公司,在化学发光项目上投资了5000万,认亏出局;某知名POCT上市公司,花了一个多亿并购化学发光企业,把研发团队全部解散了。

  其中也有少数IVD企业基于其他IVD产品线赚的钱,投到化学发光,历经多年,终于有了收获。比如康华生物,2018年星哥去康华做尽调,康华的化学发光产品刚刚发布,以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这个独家项目作为切入点,从体检开始步入市场,当时星哥对于康华这步棋也是半信半疑,经过6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康华生物的化学发光产品线终于跨过了盈亏平衡线,企业内部对这条产品线也是信心满满。

  所以你看,一个企业想在一个最肥美的市场获得一些收获,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留给大多数企业的无非是一些边边角角的生意,比如胶体金(抛开新冠),病理,尿液分析,细分方向的POCT产品。

  对于个人的职业也是如此。大家都想成为上市公司CEO,走上人生巅峰,但是上层的资源总是少数的,凭什么你能得到?

  1983年出生于新加坡,18岁参军,两年后获得上尉军衔退役;23岁毕业于名校UCL,随即加入顶级投行高盛;两年后,辞职攻读哈佛商学院MBA;27岁,加入俄罗斯基金DST并担任合伙人,随后孤身一人从新加坡到北京,开启VC生涯。

  周受资的人生信条是:“每件事情都要下功夫。”他在DST工作期间,为了研究创业项目并观察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托人牵线家公司,一年下来能见上三五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