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12-01 09:11:23 来源:ELISA试剂盒
3月3日是联合国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全球的主题是“维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我国的主题是“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这个纪念日在近日有着更特殊的意义。
在举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大考的紧要关头,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提出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增加列入今年的立法工作规划;各相关部委以及地方主管部门也纷纷下发通知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求停止一切以食用为目的的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保护野生动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围绕“国家大事”“民众关切”,全国政协对2020年协商计划进行了紧急调整,在3月中旬增加一期以“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为主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并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开通网络议政群组。作为承办单位,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向各位委员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热情参加讨论,献计出力。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行动起来
《决定》的出台具有重大意义。为落实好《决定》规定,革除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弊端,建立长效、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从立法、执法、管理体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全面加强。为此建议:
一、加快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按照《决定》要求,将野保法适合使用的范围扩大到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所有动物,但可区分重点保护物种和一般保护物种,制定分级保护的方法。及时来更新发布重点保护物种名录,以及“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等名录,解决有关名录滞后于野生动物保护最新情况的问题。
二、加快完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对人工养殖利用时间长、技术成熟,人民群众已广泛接受的一些动物,研究纳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适用畜牧法的规定来管理。此外,一些外来引进养殖品种,如鸵鸟、火鸡,在国外已经是成熟的养殖品种,但未纳入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对其管理要求建议妥善研究。
四、压实责任,加强执法和监督。进一步明确林业草原、渔业、市场管理、公安、海关等部门管理责任,在野生动物种群和栖息地保护、猎捕、运输、出售、检疫、利用、进出口等所有的环节制定严密的管理措施,突出养殖机构、农贸市场、餐饮等重点场所以及网站的执法检查。
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正面引导。彻底扭转以利用为导向的保护观,更加重视野生动物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作用。对一些贫穷的地方的特种养殖户,国家和地方应当加强引导,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协助转型或调整。
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还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舆论监督。法律和行政部门要支持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对各种非法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做出详细的调查、曝光和批评监督。要支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公益组织对相关违法案件提起公益诉讼。
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的《决定》对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这个《决定》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在具体实践中仍需要从诸多方面予以细化完善。
一、及时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配套法律和法规,适当加重处罚条款,强化“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社会导向。
二、及时补充完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目前,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标准比较含糊,重在保护动物,对能否食用的针对性和指引性不够,而且存在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次,国家级保护品种占全部品种的1/3都不到,给行政执法造成一定困扰,需要及时补充完善。
三、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健全执法管理体制,明确执法责任主体,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守土有责,层层落实。
《决定》的出台是在经历了两次惨痛教训后的重大决定。希望能从今日今时开始,中国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能够逐渐革除,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饮食上的习惯。不过,这需要全方位配套和全民自觉。
17年前的非典,令国人认识到吃“野味”对国民健康带来的灾难。但是,17年后,同样的情况再度发生,灾难再度降临。这说明什么?陋习难改!假如没有严法和严罚,没有更具操作性的限制手段和措施,没有界限清晰不得食用的“野生动物”目录,没有全民的反思和自觉性,完全杜绝饮食陋习,很难!
所以,需要有一个“天罗地网”,“网”住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这包括:制度和全民意识,既要有制度的限制,也要有全民强大的民意压力,包括制定法律和法规与有可操作性的细则、严格执法、社会监督、全民教育。
《决定》对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期待行政部门以最严格的方式执法。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之道。在革除食野陋习方面,除依靠成文的法律之外,还应该注重内心的法律,让道德与法律一道共同发挥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
一、从科学角度广为宣传普及自然界中动物与人类的依赖关系、野生动物在人类疫病传播中的作用等知识,使人们形成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性认识。
二、从娃娃抓起,重视教科书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在中小学语文、历史、常识、生物等各科教育中,彻底清除“肉可食”的动物介绍,安排关于古今中外重大瘟疫流行的史实、文选以及动物保护、病毒传播途径等等相关联的内容,逐步影响一代人、代代人的认知。
三、借助宗教非消极作用。各宗教多多少少都有些饮食禁忌、杀生禁忌、爱护动物、敬畏生命等信条劝诫,善加引导,其社会影响深远,不无积极意义。
总之,应推动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可期。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从生物自身安全出发建立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和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我国生物安全的议题刚刚提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尚处于初划阶段,为尽快建立国家生物安全体系,本人在进行初步思考后,提出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生物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物安全,包括生物物种安全、生物生境安全、生物产品安全、生物技术安全。比如,生物物种安全,主要是指维系生物物种数总量、种群数量、管控物种和种群风险的能力与状态;生物生境安全,是指生物生存的土壤、水、气候等环境的安全性状以及抵御外来生物入侵的能力等。
狭义的生物安全,一般特指(相对于人类生命健康的)生物技术安全和生物产品安全,而不包括(主要强调生物自身安全性的)生物物种安全和生物生境安全。
不难理解,侧重于人类自身安全的生物产品安全和技术安全,与侧重于生物自身的物种安全和生境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为此,我们更应从广义的视角去理解生物安全。
保障国家生物安全,需要综合施策,尽快建立完整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为此,当前重点需要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基于保障生物物种安全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我国濒危生物物种目录管理制度。重点明确濒危生物物种名称、栖息地、危险源、管理要求、管制措施等。
二是基于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中国大陆)人类疫源性野生生物目录管理。重点明确人类疫源性野生生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目录名称、栖息地、疫病类型、传播途径、防护重点、保护措施等。
三是基于系统保障生物安全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国家生物安全评估与预警体系。重点明确指标体系、评估预警主体、方法、时间、单元、基础数据采集等。特别是指标体系应重点包括广义的生物安全一级指标。
四是建立健全国家及地区生物安全应急体系与机制。重点针对狭义的生物安全方面,例如突发重大动物疫源性疫情、遭受生化武器攻击、出现重大危险生化制品泄漏等,建立健全国家、地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等三个层面的生物安全应急体系、应急机制,重点对危险生化产品目录、危害表现、危险源等进行明确,明确险情发现、报告、处置程序,设定应急场所、配备应急设备,明确应急组织指挥机制等。
五是基于国民生物常识匮乏的国情,迫切地需要加强生物安全常识宣传普及。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相关常识和基本技能的宣传普及;建立国家生物安全科普平台。重点对生物、生物学、生物安全知识、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应急体系、生物安全状况等,面向社会进行适度的告知。
六是建立健全濒危生物种质基因层面的保护与安全保障。一方面继续加大对濒危生物活体的保护和拯救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国家濒危生物物种种质基因库。
在此,还需要非常说明的是,在加强生物安全保障、野生生物保护的同时,也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科研、药用、育种不能完全禁止;在保护野生生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生境的同时,也要充分保护人类、特别是原住民的基本生存发展权利;在保护野生生物的同时,也要切实防止野生生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疫源及其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害。
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疫情防控也需全面统筹生态环境治理
这次疫情的暴发表明,没有完备有效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作保障,造成人与自然的极不和谐,甚至导致这种和谐的失控,人类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生态环境领域的重大隐患控制不好就会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进而形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习最近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工作时指出,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当前,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方面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就是推动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重要行动举措。
作为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关心生态环境治理的全国政协委员,深感责任重大,理应继续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持久地落实落细各项具体防控措施作贡献。
一、更加重视涉疫医疗废弃物处理处置。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格外的重视战“疫”期间高传染风险的医疗废弃物的及时收集、转运、处置和环境监管工作,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坚决做到对医疗废弃物应收尽收、彻底处理、平稳有序和环境监视测定监管到位。
对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和发热门诊等机构场所的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更要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细方案,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做到专人专车、定时定点收运处置。
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医疗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公共环境卫生安全意识。倡导社区街道、机关单位、商场门店等公共场所设置专用收集箱等医疗垃圾回收设施。要重视百姓常用的口罩、体温计、酒精瓶、消毒液瓶等形成的医疗垃圾的收集处置,引导百姓掌握科学规范处理处置医疗垃圾的方法,自觉养成在指定地点处置销毁医疗垃圾的良好习惯,杜绝乱放乱丢乱扔行为,真正从源头上控制住会造成的二次污染危害。
二、更加重视城镇和乡村居民的饮水安全。相关地方和部门要注重消除水源污染、修复水体生态,持续开展水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把确保广大城镇和乡村居民喝上安全干净的水作为重大的政治担当和工作责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抓好抓细抓落地。
在疫情期间,对重要的水源地、调水干线渠道、水厂生产区等,都要加大监管巡查工作力度,严防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水、水厂水、末梢水、蓄水池、集中供水点等进行重点监测监控,从源地、源头到社区、村头和居民户头,都要切实保障安全干净。要配齐配好水的净化和消毒设备,搞好日常维护、重点检修、巡查排查工作。
三、更加重视城乡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严防生活垃圾污水向河、湖、池直接不达标排放问题发生。切实加强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坚持专人维护,强化水质监测,做到日有巡查、周有汇总、月有报表,推动污水处理出水水质督查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不达标的污水处理设施,要及时做维修和技改;重视做好污水处理厂员工口罩、手套、消毒液、面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及装备的配备。
借鉴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加大对农贸市场、海鲜市场的用水管理和污水排放及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整治力度。要特别就处理定点医院污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定点医院的污水处理设备严格落实污水消毒达标措施,进行严密的环境监管检测,做好应急工作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更加重视“厕所革命”。时下正处在春暖升温时节,要继续狠抓“厕所革命”不松懈,使工作落细、落小、落地。当前,尤为急迫的是要加强对疫情重点地区城乡厕所的消毒工作,做到有人专抓专管。要特别注重城乡结合部和农贸市场及乡村居民厕所冲洗卫生保洁工作,尽最大努力使厕所无异味、无粪便。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存在破损、渗漏、蛆虫滋生等问题的厕所抓紧安排修缮。对公共厕所、居民化粪池满池的厕所,有关管理部门和物业主管单位要及时安排抽厕作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和之后,都要在厕所明显位置张贴宣传爱清洁、讲卫生、勤洗手、常消毒提示牌、宣传语。要坚持对清运车辆和厕所化粪池进行适时的、定期的消毒,督促粪池转运采取密封措施,以阻断粪口传播隐患。要注重交流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大数据对厕所进行全程智能化监控管理,不断的提高管理水平。
五、更加重视畜禽养殖粪污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狠抓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尤其是加强畜禽养殖场集中粪污废弃物排放的及时有效处理。
近年来,许多地方农村特别是一些养殖大县、大村、大庄,结合自己环境容量和产业现状,通过推广种养结合模式整治畜禽粪污处理已取得较好成效,应给予全力支持。还有一些地方,对于个体小散养户,则将收集来的畜禽粪污统一运送到村建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通过发酵处理,制成生态有机肥;或通过干湿分离,液化氧化后输送到农业产业园用于改良土壤这一系列做法,都有效推进了生态农业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有序开展。要借乘这次应对疫情危机,抓住时机对一系列好经验给予大力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