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7-05 16:50:13 来源:开云手机app平台下载
在2020年疫情加速业绩前,公司营收增速较为稳定,利润层面能够理解为高研发支出和尚未规模化带来的边际盈利能力较差。
当目光都聚焦在义翘神州之时,我们将注意力放到了一家同样是科研服务赛道的细分龙头上,它的上限,或许比义翘神州,还要高出不少。
公司简介:诺唯赞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来研发技术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学技术企业,依托于自主建立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先后进入了生物试剂、体外诊断业务领域,并正在进行抗体药物的研发,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
据弗若沙利文统计,全球生物试剂市场从2015年128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17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8.1%。
其中,中国生物试剂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72亿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13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速为17.1%。
根据材料和用途的不同,生物试剂可大致分为蛋白类试剂(重组蛋白、抗体等)、分子类试剂(核酸、载体、酶等)、细胞类试剂(细胞系、转染试剂、培养基等)。
生物试剂市场中,核酸类产品占市场大头,占比超过50%;常见的蛋白类产品,占整体市场约29.4%;细胞类产品则占总体市场19.7%。
国内分子类试剂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9亿提升至2019年的69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5.8%,机构预测2024年将达到124亿元,2019-2024年年复合增速为12.3%。
而从国内的蛋白类试剂合计占比接近90%的抗体和重组蛋白领域看,2019年两大细分合计市场空间为36亿元,2019-2024年期间同样拥有双位数以上的高复合增速。
上述两者市场的成长性俱佳,即便蛋白类试剂未来可能拥有更高的市场增速,但市场空间仅为分子类试剂的一半。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分子类试剂拥有较蛋白类试剂更高的技术壁垒和制备难度,有两个方向,可以佐证:
1)生物酶大部分都为蛋白质,受到生物的基因控制合成,通常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基因工程产品有质粒)对普通酶做改造和筛选,所以具有高催化效率和稳定能力的高端酶制备难度更大。
2)竞争格局来看,国内分子类试剂市场,赛默飞、凯杰、宝生物、BioRad四家外资企业合计占据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国产厂商仅有诺唯赞占据了4%的市场占有率,其余厂商份额较少并且较为分散。
而对比国内重组蛋白生物试剂,市场更为分散,外资品牌PeproTech和R&D占据了36%市场占有率,国产品牌义翘神州和百普赛斯合计的份额接近10%。
市场越分散,往往意味着竞争更激烈,某些特定的程度反应行业门槛(相关案例可参考小分子CDMO和大分子CDMO)。
或许站在当下时间节点看,义翘神州似乎更具备竞争力,但放眼未来,诺唯赞的上限或许更高。
分子类试剂大范围的应用于科研、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开发、动物检疫等多个环节,其中体外诊断产业是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 IVD价值链:即便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规模自上而下的呈几何倍数增长,但可以从A股的上市公司的IPO情况看出,IVD中游的试剂商IPO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竞争愈发激烈。
反观上游原料环节,一方面疫情间IVD核心原料短缺、断供和涨价等现象暴露出国内长期依赖进口原料的短板,另一方面“能打的”原料A股上市公司几乎没有。
从国产化率的视角看,中游化学发光国产化率已超越20%,上游原料端国产化率可能只有高个位数。中游头部厂商如迈瑞、安图等也在加快布局上游的步伐。
● 竞争格局:从市场格局来看,排名前4的外资携手占据了国内分子类试剂市场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国内厂商的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诺唯赞是鲜有拥有一定竞争力的国产厂商(市占率4%)。
诺唯赞经过多年的开发经验积累,拥有“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基于单 B 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四大底层核心技术平台,是行业内少数拥有核心自主开发技术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上游原料供应商。
截至目前,公司现在存在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
其一,专利角度,对比行业竞争对手来比较,公司在专利数量上仅次于巨头赛默飞。
其二,产品性能角度,公司已成功对200多种酶进行定向改造,并可大规模稳定制备,部分产品在性能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下图以Taq DNA聚合酶为例)
诺唯赞基于自身技术平台的优势,2012-2020年期间,公司分别进入了基因测序、体外诊断、动物检疫、生物医药、CRO等领域,平均每1-2年进入一个新的业务细致划分领域,每年上线种,体现非常良好的应用延展性。
由于IVD核心原材料是IVD试剂的主要成本端(并且决定产品最终质量),一旦实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自产,核心竞争力将成倍提升,能够正常的看到以菲鹏生物、义翘神州为首的上游原料商大部分都积极向下游IVD领域进行业务拓展
诺唯赞也不例外,目前成功建立了覆盖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等8个系列的POCT产品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7-2020年,公司营收从1.12亿元增长至15.64亿元,2020年诺唯赞充分受益新冠疫情,业绩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多少会令投资者担忧其本身的内生增长性。
若剔除新冠相关这类的产品收入来看,2020年常规产品实际上营收约4亿元,相比2017年的1.12亿,年复合增速超过52%,展现出了极强的内生增长性。
诺唯赞的管理团队在A股中可以算第一梯队的存在,公司创始人曹林博士,是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另外其他高管也是清一色的南京大学校友,给了投资者稳定而可靠的感觉。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行人共有研发人员416名,其中博士16名,硕士196名,超过50%的研发人员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无论是研发人员占比和高学历人才占比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证明这是一家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公司。
近年来,公司始终保持非常高的研发费用投入,2018-2020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1.03%、23.21%和 8.02%,累计研发投入为2.4亿元。
在2020年疫情加速业绩前,公司营收增速较为稳定,利润层面能够理解为高研发支出和尚未规模化带来的边际盈利能力较差。
前面提到了关于非疫情产品部分的收入情况,公司展现出了一定的成长性,但也要考虑疫情消退带来的业绩下滑的可能。
盈利能力层面,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在A股市场属于头部水平,这也是所属行业赋予的特性之一,同时新冠疫情推动的原材料供紧缺的市场状况。进一步帮公司省下了部分销售费用,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盈利质量层面,2018-2020年公司净现比波动在0.79-0.99的区间,比较良性。
费用控制层面,2020年前公司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高于行业中等水准,一种原因是由于公司收入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在于公司面向客户为前沿的科研机构和工业客户,需要聘请素质较高的专业销售人员。
财务定量角度,若公司能够保持良好的业绩成长性,相信费用率偏高的问题可预见将得到一定优化。同样,若公司能够借助本次疫情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和美誉度,那么将给公司整体综合基本面带来质的变化。